China Aerospace Day  

格聆听英雄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上新河社区青少年活动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Aerospace
抗日航空烈士
AEROSPACE

1935年9月17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8月暑期,青少年及其家长约50余人,在兴隆街道上新河社区,聆听英雄的光辉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本次活动由上新河社区主办,建邺区零壹空间科普活动中心承办。

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两位老师走进社区,来给青少年们讲讲南开创始人张伯苓第四子张锡祜与红色飞鹰郑少愚的事迹。

一封家书引出抗日英雄张锡祜的故事,淞沪会战前夕,张锡祜在给父亲张伯苓的信中写道:“阵中无勇非孝也。”12天后,他在从江西吉安赴南京参加对日作战的途中殉职,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得知儿子死讯后,张伯苓这位南开大学校长忍住丧子之痛,说: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泛黄的信纸,记录着一名青年视死如归的爱国热忱,慷概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和战争年代忠孝难两全的悲壮令人潸然泪下。

郑少愚是我党在国民党空军中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抗战爆发后,他申请到空军前线第四大队参加抗战,先后参加了上海、广州、南京、贵阳、重庆、成都等空战百余次,立战功无数。先后任飞行大队长、驱逐总队参谋长、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指挥。曾两次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的接见。郑少愚曾经说过:我提议与敌机相撞,同归于尽,不论白天或夜间,只要捕捉到机会,我愿意第一个撞敌人的领队机。视死如归的决心让在座的青少年为之动容。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不时与青少年们展开互动,让大家牢记抗日英烈们的光辉事迹。除了张锡祜和郑少愚,还有无数的空军战士,用热血与生命报效国家。生长于和平年代的青少年们,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更应深刻了解,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







Loading...